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这把绝对高端局,只有中国人才懂
许纪霖:珠海驾车撞人事件的背后,弦绷得太紧了,要给人们以松弛感 | 二湘空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2月21日
2023年3月31日
2023年4月1日
2023年4月1日
2023年4月2日
2023年4月2日
2023年4月3日
2023年4月3日
2023年4月4日
2023年4月4日
2023年4月5日
2023年4月5日
2023年4月6日
2023年10月16日
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10月18日
2023年10月18日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20日
2023年10月20日
2023年10月21日
2023年10月21日
2023年10月22日
2023年10月22日
2023年10月23日
3月11日 下午 3:41
3月12日 上午 3:51
3月12日 下午 4:01
3月13日 上午 4:11
3月13日 下午 4:21
3月14日 上午 4:31
3月14日 下午 4:41
3月15日 上午 4:51
3月15日 下午 5:00
3月16日 上午 5:10
3月16日 下午 5:20
3月17日 上午 5:30
3月17日 下午 5:40
查看原文
其他
世人皆学孔乙己,故纸堆里寻“学问”
Original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2023-02-21
收录于合集
#社会
93 个
#文化
16 个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微博和网易,我把手机里其他所有自称为“新闻”的APP全部卸载了。留下网易是为了看评论,留下微博是为了看我关注的博友发的帖子,另外还有广告。
从此,生活在一个没有宣传的清朗世界里。
昨天,有读友问我:吴老师,你说你当了20年中学语文老师,你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里,究竟是“斯人”还是“是人”?
我回答说:为什么问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
读友惊讶地说,这两天全网热搜都是这个问题,你写公众号,不关注热搜?
听完这话,我比他更惊讶:如此无聊的问题能上热搜?真有那么多人吃饱了饭没事干?
打开微博热搜,是真的!这个话题由“上游新闻”发起,在微博上有155家媒体发布,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原创人数1.5万,阅读次数超4.1亿,讨论次数超4.5万。
随便浏览了几则原创微博,发现许多博主非常严肃,有的找出了数十年间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有的甚至把古代文献都翻出来了。其认真之状令我唏嘘不已。
我感觉宛如一大帮自认为有学问的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在研究霸王龙吃野山羊时究竟是先吃前腿还是先吃后腿。
稍有历史学和语言学思维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用“是”还是用“斯”都不是问题,更不值得去讨论,因为古代既没有严格规范的文字管理细则,也没有今天科学技术的支撑,任何一篇文献传往大江南北的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变异。
不要说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一句话也有不同的写法,甚至整部典籍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
当然,做“学问”的人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研究,只要他不动用公共资源和经费,他哪怕去研究蚂蚁爬行时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都没有问题。
但是,“上游新闻”等155家媒体作为用公共经费和资源供养的公共机构,发起这么无聊的讨论就令人费解了。
作为社会公众供养的媒体,难道他们不应该更多地关注公众的现实需求和困难么?
这几年来奇葩的事实在不少,轻则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重则严重危及个体的合法权益,甚而造成生命健康风险。每当这类事件发生时,那些媒体往往会集体失声,可一旦有无聊至极的事儿发生时,马上如鬣狗看到腐肉般一拥而上,撕咬得不亦乐乎。
“斯人”还是“是人”,本不是问题,更算不上什么学问,但他们却研究得劲头十足,好像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
由于科举制度等原因的主导,国人自古就有穷其一生钻研这种伪知识的传统,皓首穷经地去研究一个字、一句话,把人的灵气、创造性扼杀得干干净净。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就是他们的代表,津津乐道地把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当作学问渊博的象征。
连酒铺里的小伙计都能识破这是毫无意义的伪学问,怎么10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这么多有“学问”的人乐此不疲?为什么历经千年人们还在津津乐道这种伪知识?
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一千多年来,读书人的总量大概要以亿来计吧,他们每天青灯孤影,沾着唾沫翻着发黄的纸张,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学问”,抠了上千年,没有抠出一样现代文明的产品来,始终如鬼打墙一般在哪几本小册子里转。
从汽车到飞机,从手机到卫星,没有一样东西是从这些小册子里诞生的,因为它把数千年前几个白胡子老头闭门造出来的几句话奉为圭臬,千百年来,所谓做“学问”就是去理解、诠释这几句话。
这几千年前的几个老头,就是“学问”的天花板。
个人有这方面兴趣去深入探索未尝不可,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把社会往这个方向误导,无异于犯罪。
曾经碰到过一个小孩,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不仅把书里面的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还把书中的菜谱、药方也研究得丝丝入扣。
我惊叹于孩子的天赋,又深深惋惜于其父母的引导。他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每每以孩子的“渊博”沾沾自喜,但每次看到孩子的阔论,我都禁不住感到悲哀。
多好的天赋,就这样被糟塌了。
如果他的父母不让他沉到那些发黄的故纸堆里,不把那些无聊的药方当作知识,用更多的精力去提升他的智商,鼓励他创造性发展,或许长大后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如果他们投身到科技研发中去,或者可以研究出治疗恶疾的药品;如果他们投身芯片产业,或许可以带动行业升级。但他们注定将在无用的故纸堆里终其一生。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天赋优异的孩子就这样毁了。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有好事者严格根据《红楼梦》里的菜谱去做菜,结果做出来的食物味同嚼蜡;还有好事者用其中的“药方”去配药,结果配出来的是一堆垃圾……
当时代迈入21世纪的门槛之后,人类社会对知识、学问的定义早已升级了多次,只有那些推动文明发展、有利于民生福祉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技术才应该是全社会学习和研究的真知识。
作为媒体,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引导文明进步、关注民生利益、报道技术发展才是他们真正的使命。如今这些所谓媒体如苍蝇逐臭般热炒毫无意义的伪知识,我实在想不出他们意欲何为。
如果他们想继续引导这种在故纸堆里寻找学问的风尚,我倒有个好线索:
当年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其实是错误的,“茴”这际上可能有八种甚至更多的写法。
怪不得孔乙己没考上,原来他的学问火候还没到家。
——正文完——
关注本号,更多精彩:
推荐阅读:
汪康夫去世给申冤者们的启示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会对外交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脏弹”是如何工作的?它会造成何种伤害?
俄罗斯轰炸基辅能让乌克兰投降吗?历史告诉我们:不能
谁让海天味业蒸发掉400亿?
陈继志获刑后说的两个“对不起”,与胡锡进的逻辑如出一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